省外动态:安徽南陵:突出智慧化管护 开启农村厕改新篇章

  南陵县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部,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,现辖8镇,147个村、25个居委会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,人口54.3万。近年来,该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改善。2017年—2021年,累计改造户厕47668座,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%。同时,立足“三分建,七分管”,积极抓好农村改厕“后半篇文章”,创新打造了“11422”长效管护新模式,并将户厕管护列入“十四五”期间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内容,实现户厕管护长效常态。具体做法如下:

  (一)健全组织,明确责任。在现有镇改厕组及由老村干部、村民代表、老党员等组成的质量监督员基础上,各镇对改厕质量实行网格化管理,明确要求村委会干部每人包片村民组个数不超过3个,镇干部包村个数不超过2个,同时各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,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,确保责任层层压实。

  (二)统一标准,确保质量。对2017—2019年选用的装配式厕所,严格做好改厕选址、厕具验收、基坑开挖、地基处理、池桶组装、泥土回填、盖板制作等。同时,针对其易变形等缺点,自2020年起,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统筹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,将每户改造补助资金从1700元/户增加到2500元/户,2022年再增加到2900元/户,全面推广砖砌式+便携式可调盖板。该便携式可调盖板获得了“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”并成功在各地推广应用,其具备梅雨季节防水、地表雨水防渗、炎热天气防晒、夏季高温防臭、冬季低温防冻、日常使用方便又安全的“五防一保”功能,首创的实用性得到省市高度评价。对部分有自建愿望的农户,充分运用“县级供标准、农户提申请、镇级管验收、补贴到农户”模式,实现供需精准对接,切实保障群众满意度。

  (三)严格验收,规范移交。新建厕所验收时,邀请村干部参与见证,农户签字确认,同步做到建成一批、验收一批、移交一批,移交协议明确镇负责宣传教育等五项职责,农户负责改厕后旱厕填埋、规范使用等四项义务。通过赋权于民、建设靠民、管护系民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。

  (一)县级访。安排第三方对各镇上报台账进行电话或实地抽查,尤其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镇、村,加大现场抽查和电访力度。成立由县农业农村、乡村振兴、城管、生态环境、爱国卫生等部门组成的核查专班,对照清单做复核,实现到镇到村全覆盖。

  (二)镇级查。围绕“四看一问”,镇级组织工作组,对所有改造户厕全面核查,即看厕所是否正常使用、旱厕是否填埋,看面层是否破损、是不是真的存在安全风险隐患,看内存隔板是否变形、影不影响发酵,看粪污是否资源化利用、是否直接外排,问群众是否满意。县级还按10元/户标准给予摸排补助,确保摸得细、查得准。

  (三)农户报。除在自然村张贴户厕维护、监督公示牌,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维修、清掏登记电话及地址外,对户厕实行“一厕一码”,农户对发现的问题,在“南陵户厕”管护APP平台上通过“随手拍”和“点清单”方式上传,县管护平台全方位掌握各镇户厕动态信息,并督促做好维修、清掏等服务。

  (一)强化保障,服务便民化。健全网格化体系,按照“五金店维修+集中储粪池处理”,推动管护、利用长效化。在户厕维修方面,在全县择优选用31家五金店作为定点维修点,建档立卡脱贫户户厕维修费用由政府兜底,其余户厕按照市场化原则解决。在粪污清运方面,成立户厕管护服务队,与巩固脱贫成果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相结合,管护队伍主要由现有环卫人员和“四员”人员组成。以村民组为单位,配备便携式清污水泵,统一由村民组予以保管,农户用后归还,老弱病残等无力清掏户通过帮扶措施予以解决。

  在此基础上,2020年起,该县择优选择改厕基础较好的籍山镇,率先推广使用户厕管护“11422”模式。即围绕1个户厕管护总目标、设立1个中心服务总站、设东西南北4个分站、建立维护和清掏2支队伍及形成镇、村2级监管。该模式建立在全县各镇农村清洁工程全部市场化运营基础上,依托第三方运营公司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网格化服务优势,实现户厕管护全覆盖。如籍山镇聘请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粪污清掏处理队伍,由196名“保洁员+管护员”组成,主要对农村户厕、公厕、储粪点的粪液、粪渣进行清掏至储粪点、粪污处理公司、种田大户及就近还田资源化利用。其中,粪液每户每年免费清掏处理一次、粪渣每一年半免费清掏处理一次(无力清掏农户、公厕、储粪点免费清掏处理,次数不限),对超出免费清掏处理次数的农户,按粪液不超过10元/次、粪渣不超过30元/次的标准做有偿服务。同时,组建户厕维修队,主要对质保期外农村户厕问题实施有偿服务,农户只需支付更换配件成本费用。该模式完全做实了有人管、有钱管、有机制管的问题,减轻了政府管护大包大揽负担,同时也方便了群众生活,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
  (二)整合资源,融入管护智慧化。探索开发智慧管护小程序,通过随手拍一拍、清单点一点,上传户厕照片,留言问题,提交订单后可第一时间得到响应,实现“维修清掏,一键上门”。整合中央整村推进资金1908万及省级管护示范县700万资金,因地制宜建设管护站、储粪池。在新建的各类储粪池内设置预警装置,出现满溢等情况,信息自动上传至管护平台,手机端短信及时提醒做好清掏维护。部分经营主体在泵房内设置传感系统,储粪池内液体达到设定高度时自动还林还田,形成粪污治理成本低、运营维护简、综合利用效率高的管护新路径。

  (三)变废为宝,加强处置资源化。坚持籍山镇为先行先试并辐射全县,加快粪污综合利用。鼓励改厕农户自行清掏,经无害化处理后就近还田,用于发展庭院经济。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主、有机肥料生产公司进行合作,将发酵处理后的粪污综合利用。县级财政加强对资源化利用大户进行补助,新建一个20立方米以上储粪池,并在储粪池边加装自动喷灌系统的给予8万元补助,对配套购置的吸粪车的按购置费的80%补贴给大户。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推进。

  (四)示范引领,创建基地标准化。制定无旱厕、无粪污外溢、无厕所对环境造成污染现象、无群众不良投诉“四无”示范镇村标准,在全县各镇创建管护标准化基地。全县每年创建4个户厕长效管护和粪污治理示范镇、22个示范村,示范镇奖励50万元/镇,示范村奖励15万元/村。对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,创建结果纳入各镇年度目标考核。在中央奖补资金的基础上,县级财政每年配套700万元支持创建奖补,中央资金激励示范引导作用更加高效。

  (一)坚持建管并重。充分的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,将厕所改造与使用管护一体设计建设。探索建立政府引导、农民付费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后续管护机制,鼓励镇、村自主选择运营服务主体,构建农户自行清掏与社会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管护体系。

  (二)完善考核制度。各管护总站按照有办公场所、有专业技术人员、有管护制度、有管护车辆、有服务电话、有配件价目明细、有配件工具、有管护台账等“八有”要求设立,做到制度化、规范化管理,确保了农户诉求及时受理和解决。建立健全“红黑榜”制度,充分的发挥考核的导向性作用,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前和靠后的管护站,在绩效考核上明确区分,做到奖罚分明。

  (三)强化工作落实。各镇充分落实主体责任,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,通过联系农户、民情恳谈、百姓议事等活动,进一步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和群众参与热情,推动厕所革命在广大农村地区“铺天盖地”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“翻天覆地”。

  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78号中文域名: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.政务总访问量:

  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,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:IE浏览器9.0版本及以上;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; 360浏览器9.1版本及以上,且IE内核9.0及以上。